去年春天為自家院子選材時,偶然在建材市場發現一款做舊處理的青石板。廠家展示的樣本帶著天然風化紋理,邊緣還有手工鑿刻的痕跡,這種"以新做舊"的工藝當即吸引了我。
施工當天拆開包裝就注意到細節——每塊石板厚度存在2-3毫米的自然誤差,這正是傳統石材的特質。老師傅鋪設時特意保留寬窄不一的縫隙,用糯米灰漿填縫后,整體效果比機械切割的規整石板更顯古樸。
梅雨季是最擔心的時期,但經過特殊處理的表面并未出現預想中的青苔附著。雨水在凹凸肌理上形成自然徑流,反而強化了石材的滄桑感。冬季零下氣溫考驗下,沒有出現新石材常見的爆裂紋現象,這要歸功于廠家采用的低溫煅燒工藝。
使用滿一年時發現個意外驚喜:經常踩踏的區域逐漸泛出溫潤的包漿,與周邊保留的粗糲質感形成有趣對比。定期用鬃毛刷清理縫隙積塵即可維持效果,比預想的維護成本低很多。
最近鄰居來參觀時提到,這種帶自然殘缺的石材鋪裝,比工整的新石板更符合老宅院的氣質。廠家當時提供的六種做舊程度可選,現在看中度的風化處理確實是最平衡的選擇。
老石板石材價格與顏色選擇
舊石板石材廠家批發價格詳解
老石板石材價格與厚度關系
舊石板石材廠家直銷價格報告
老石板石材價格與紋理關系
舊石板石材廠家批發價格對比
老石板石材價格與地域特色
舊石板石材廠家直銷價格研究